汽讯网 资讯 正文

我国植物提取专家陈冲老师 为植提产业艰苦奋斗的战略科学家

2021-05-24 09:31   来源: 汽讯网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奋斗史。陈冲老师为植物提取产业无私无畏的贡献了他的聪明和智慧,用科学领域战略家的眼光培养了一批植提人才,帮扶一大批植提企业,使植提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力军。他少年勤学,青年担纲,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不为人知的苦难磨砺出来的,他的胸怀是由委屈撑大的。

陈冲老师1951年出生在著名的凤椒产地--陕西省凤县金乡留凤关村。当时的农民太穷苦了。陈冲家一间瓦房,土夯的墙壁泥皮剥落,凸凹斑驳。前面的院墙多已坍塌,只留下近门的西边,尚残存半人高的两米院墙。幼小的陈冲患了眼疾,无钱医治,那只左眼便早早地告别了光明。但这个残疾的孩子自幼便有惊人之处——聪明,强记,好学。1965年14岁的陈冲老师在凤县中学读初中,因为学习成绩很优秀,被破格提前当上了共青团员。

天才少年 受尽磨难

可好景不长,第二年学校开始了文化革命,农村开始社教运动,因为陈冲老师父亲是国民党的军人,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他也成了反革命黑五类子弟,被押送到凤县河口公社寺坪村劳动改造,陈冲老师回忆说;那时几乎每天晚上父亲都挨批斗,脖子上挂着牌子,他站在父亲右边,母亲站在父亲左边陪斗,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挨打,挨骂是经常的事,他们还让父亲交代当年国民党打死多少好人?因为父亲是文官没开过枪。这种噩梦一直到1967年二月。

陈冲老师被赶回留凤关村劳动改造,他的共青团员被红卫兵开除,家也被红卫兵抄了三次。对于一个记忆力、理解力超常的孩子陈冲来说,繁重的劳动不算什么,失学的痛苦却天高地厚。后来幸运的是,凤县交给留凤关一位凤县中学的老师被定性为“反革命”,实行劳动改造。多亏了这位老师,他在陈冲的人生里程中,接上了极重要的一环。他精通英语,在学校执教数、理、化。这些知识对于陈冲无异阳光雨露。无数个不眠的夜晚见证了陈冲的勤奋和努力,并学完了大学的英语和化学课程。一直到1971年陈冲20岁了,父母想给他找个媳妇,可是谁家姑娘都害怕传染上反革命,祖祖辈辈都翻不了身。

林彪事件发生了,需要有认识字的人为贫下中农念文件,陈冲被选中了。紧接着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教育回潮,农村办中学缺老师,干部发现陈冲不但认识中国字,还认识外国字,就把他派去当一名临时的民办教师,没有钱,只记工分,他抓住了这好机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后来被转变成正式民办教师,每月有十元钱工资,陈冲老师不但教英语、生物,化学,要带文艺,宣传队,卖饭票,还要带两个实验室,一个是农业技术实验室,一个是微生物实验室,身兼多职,这一干就是四年。

1976年的时候,物理实验室丢了仪器,有些人嫉妒陈老师,怀疑陈冲老师偷的报了案(一年后公安局破案是学生偷的)。他知道后一气之下就走了,回到农村去当生产队长。

苦心培育出亩产高达到1400斤的小麦

他一头扑在种小麦增加产量上。大山的冬天奇寒无比,山里人没有小麦冬灌的习惯。陈冲老师说要想高产必须冬灌。水深泥深,陈冲将裤腿卷过膝盖,赤脚下地…

 陈冲在土地上实践他掌握的生化知识,他不仅对土壤的氮磷钾含量经常测定,而且在麦苗的每个生长季节,仿佛为人做体检一样,化验小麦体内的氮磷钾情况,依照化验结果,对症下药地适时补施肥料。1977年夏收,陈冲老师培育的矮丰三号亩产达到1400斤,当时传遍了全国,陈冲老师也受到了公社和县上的两级表扬,成为大家学习的典型。

当时华国锋当主席号召全国农村学花容县,县上办农业科学研究所,陈冲被破格录用为农业粮合同干部到县农科所工作。农科所有三个研究小组,土壤肥料组负责测量全县土壤养分测定,植物保护组负责病虫害,陈冲老师毫无意外的被分配在在良种高产组承担小麦,油菜,玉米三大作物的高产.稳产,低成本研究。

陈冲老师研究地上热气资料去气象局搜集有史以来所有资料,并汇总计算。不到一年,这期间陈冲也考察了各地山区自然资源、地质地貌,水利土壤分析,植被、植物生态、地理,考察研究结果是:要在凤县达到“四高稳低”根本不可能。凤县全县可浇地不足5%;无霜期190天左右;高于摄氏12度的全年积累温度不足3000度;土地平均肥力不足400斤/亩的小麦要求条件。他给县上写了研究考察报告。他在报告里写道,根据凤县的自然地理条件,搞以粮为纲是行不通的。凤县要发展,必须走一条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路子。 报告交上去,农科所的人说,你不想活了,你敢反英明领袖华主席! 

执拗的陈冲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说凤县是农村,秦岭是农村,全国有很多山区,农村农业怎么办?山区农民怎么办?总得要有一个出路吧!陈冲写报告时没提华主席以粮食为纲的政策不全面,只是把材料实情汇报了。这时候又有人借题发挥说陈冲放弃了三高稳的科研,用能领到出差费的便利条件去各地山区考察,说他在化验室偷做过采集岩石样本分析实验,报销非科研差费等被定性为是不务正业,因为这个陪伴正业这个不务正业1979年冬陈冲被开除。

开启植物考察植提之路

苦难好像成了陈冲老师人生的必修课,接下来他没有生活费,连证明身份的工作证也被收了,他成了地道的流浪汉。一事无成,他不好意思见父母和亲戚。凝视着沉默的秦岭群山,守着绿色的宝库,贫穷不应该属于这里,为了给山区农村找到一条生存致富路。他每日攀山越岭,采集植物样本。渴了,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去山民家讨口剩饭。赶不上住的地方,他宿在山洞里,宿在麦草堆中。他生了疥疮,两腿浮肿、溃烂,腥臭的浓水沾住了衣服。静止不动时,它痒;走起路来,它痛。他便寻些七叶一枝花之类的药草,嘴里嚼嚼,糊在腿上,为自己治疗。 

  有两次失足落崖,他几乎丢了性命。他碰上了狗熊。他吓坏了,躲在石缝中,动也不敢动。大山之中,如同沙漠之中,昼夜温差极大。即使酷暑,山里人夜间仍离不开棉衣棉被。石缝中的一夜,几乎将他冻僵了。这时他才想到,这并非他一个人就能干成的事业。他得有助手。要获得助手,他必须要有经济收入,能养活住助手。他苦苦思忖谋生之路,筹划谋财之路。 他决定回家休养生息,调整思路。

但是暴雨来了,到处山洪暴发。收音机里不断报道各处铁路塌方、公路塌方的消息。回家的路不通了。过了一个多月,他背着偌大一堆植物样本,沿路乞讨,回到了凤县留凤关。那是晌午,家门内飘荡出青烟。他站在门口,看见了点燃的蜡烛、香枝,父母和弟弟正将一张张黄裱纸,投入扶摇的火焰。陈冲全身打个寒战,大吃一惊: “爸!妈!这是谁死了?” 父母猛回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愕然凝视儿子。声音是儿子的,那只失明的左眼是儿子的。但是那黑瘦的脸,满头鸡窝似的乱发,浑身上下褴褛的遮不住皮肉的衣裳,都不应该像他们的儿子。两位老人的眼角,渐渐淌下清清的泪水。

“孩子,别再出去跑了,咱家……有你吃的饭。”陈冲的目光越过父母苍白的鬓角,看清了靠墙的卧柜上摆放的灵位。上面赫然扑来的,是他的名字,是他这个活人的灵位。

冬去春来。当祖国大地从寒冬里苏醒复活过来时。陈冲老师用了五年时间,行程五万余里,考察笔记写了50多万字,对秦岭以东以及大巴山的广大地区,进行了系统考察,使他获得了秦巴山区野生植物资源方面珍贵的科学资料。

1983年,他回到自己家乡后,在全县第一个办起了家庭小工厂,利用满山遍野的刺黄柏根,提取黄素。这种当地人用来烧柴都嫌费事的植物根,在他手里,都变成了宝贝疙瘩。厂子投产后,由于他只顾埋头生产而忽视了产品销路。几个月后,从外地招来的三十多个农民,因拿不到工资,干住在他家里,大吵大闹。初次的成功,他还没品出喜悦的滋味,就被“给钱”“骗子”和粗野的骂娘声,弄成了苦果。

为打开产品销路,他亲自出马,不分昼夜的东跑西颠。本来就消瘦的他,这些日子可真有点象风一吹就能倒的稻草人了。几经周折,他终于在四川省的乐山、梁山等地打开了销路。这一下,他不仅还清了过去的欠款,还有了部分盈余。按说,他该喘口气了,然而他并不满足,在加工一百斤刺根,可获利润一元的情况下,他继在黄连素的废水中进行炼。终于分离出一种白色的结晶。

把这说不出名字的结品体带有关药检所去检查仍无结果,就在这时,他从《药学通报》杂志上看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李文汉教授写的一文章,谈到从黄连素中分离出的一种阿林菲型生物碱具有心血管药理作用。他当就写了一封信,李文汉看信后,及时将信转给了中国学院林土所(现在的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陈玉昆,陈玉昆很快和陈冲老师取得联系(陈玉昆是陈冲老师的植提启蒙老师,陈冲老师专门写过一篇;我的老师—陈玉昆来怀念他)并让把样品带去鉴定。

结果证明这白色结晶体是小檗胺,经过制药部门加工合成,生产的小檗胺,具有降压,抗心律不齐,抗菌等多种效能,这在全国众多的提取刺黄柏生产中,他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国内植物科学家认为刺黄柏植物资利用率不高而担忧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为了弄清小檗属的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一九八五年,陈冲老师和中国科学院林土所三个副研究员共同进行了科学考察。三个多月时间,他们的足迹至湖北西,四川通江、西甘肃尼、北至陕西关山,这又是一次万里长征。为这次考察陈冲老师从财政贷款七千多元。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他测定各地样品八百多种,根据几年考察掌程的资料,他向全国近几个药物生产单位,发出联合开发植物资源的信息三十多条。他哪里料到,一个阴影正向他近。

当时,正在查处轰动全国的晋江假药案,你一个泥子,懂什么:也想生产药品:没准又是一个“江假药案”!于是,一封危言耸听的检举信送到了省有关部门。可是陈冲这时遇到的是他的另一位伯乐,来调查的人问到县政协主席郑鸿学,陈冲跟他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郑鸿学拍案而起,“利用植物提取药品原料属实,不存在生产假药的问题!”郑鸿学只所以回答的斩钉截铁,因为他对陈冲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不仅被这位青年人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感动,而且从陈冲研究开发的项目中,看到了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陈冲办厂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头上,他总是积极的给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为解决具体问题,还专程赴了一趟东北。他为陈冲路没少跑,事没少办,但陈冲要留吃顿便饭,他却从不接受,真是难得的“伯乐”。

经过多次试验,当小檗胺生产工艺已达到可以批量生产的要求时,陈冲和他的好友,合作建起了凤县植物化学研究所。根据同北京东升药厂和抚顺中药厂签定的合同,1985年8月15日至9月28日,仅生产了一个月零十三天时间,产值就达三十一万元。10月至12月份,他不分白天黑夜,连续进行试验,又拿下了提取青藤碱新项目。1986年2月份,陈冲正在试验室工作时,不慎失火,他为扑火造成大面积烧伤。在住院治疗期间,他始终没有清净过一天,厂子里经常来人求教解决生产中 出现的问题。偶有空,他也是书不离手。医务人员称他是“最忙的病人”。

当他还没有好利索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来电催他商谈有关业务,他硬撑着没好利索的身体,拄着棍子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在北京上公共汽车时,竟被人挤倒打得双膝血流不止。这年六月至八月底,凤县植物化学究为西安制药厂生产青藤碱一百四十六公斤,产值十一万七千多元。

此时,对陈冲来说,他并没被赚回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弄得头脑胀,单要为钱的话,他早没必要这么玩命了!当他正谋划着下一步的开拓时,他的合伙者,却担心政策多变,树大招风,主张守住摊子,余钱平分。由于各持己见,县领导及有关部门多次调解无效,俩个患难与共情份多年的朋友不得不分道扬镳。在金钱面前,陈冲表现的格外淡薄,面对厂里盈余的十万多元钱,他仅拿了三千元生活费。如要将盈余的钱两人平分、这个厂子将就此夭折。他想,既使这厂子对我个人的没有一点好处,也不能让他垮掉。只要厂子存在,就可以创造出效益并服务于社会。

在人类文化体系中,有比金钱更值得追求的东西。为了全县致富路子,他决定贡献自己一技之长。于是,他又同县科委联系,又一次请缨。很快,县科委让他立即筹建双石铺乡植物化工厂1986年10月,筹建工作开始,他没有节假日,不分上班下班,连轴转成了家常便饭。

1987年3月20日,由他开发的又一新产品三尖杉总碱正式投入生产。这种产品是利用当地水柏树植物提炼而成的。三尖杉总碱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精制合成出三尖杉酯碱成品药,用于主治血癌。4月12日,这个厂就拿出产品一公斤,收入近万元,并和中国药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鉴定了到年底提供产品五公斤的定货合同。他善于双管齐下,他有这个能力双石铺乡植物化工厂刚有了眉目,他一头又扎在了筹建县秦岭植物开发研究所上。这个乡办企业一开始就陷入了没有资金的困境。他购置了几个大盆和水缸,在极为原始的情况下,没黑没白的干了半个多月,拿出了葛根酮。

根据发展,显然原来小打小闹的干法已不适应,急需另辟一块新厂址。在建新厂期间,他简直成了拼命三郎,每天工作多达十五个小时,从购买设备,到土建安装,他没有一样不亲自上手。在安装设备时,他处处精打细算,又成了一把铁算盘。仅安装提取车间管道时,把本该花的五块钱硬是“扣”了下来。在工作中,他又成了包文拯。凡是分配的工作任务,只要没按期完成,管你是谁,会剋的叫人下不了台。然而,也有令他无可奈何的头痛事,厂子招收工人,他坚持考试择优录取。没门,你没这个权力!扶贫帮困嘛,只要不傻不呆就成。好端端一个厂子,简直要办成“托几所”和“敬老院”了。

一个出去收购原料的工人,用了9天时间、空手而归,其素质究竟如何就可想而知了,陈冲在工作中对人近乎冷酷无情,但对同志的生活却是关怀备至。一次,一位工人惠重病,周人急得团团转,就是没有钱。陈冲得知后,二话没说,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四十多元钱付了医疗。为建这个厂,他不知把自已多少钱都填了进去,他图啥?图争口气。

这个厂从1987年5月12日筹建,到7月初已正式建成,投产后月产值达七万多元,全年利润可达四十多万元。岭山中,那些件荒废多年的野生植物,如今都被他“点石成金了”。人们惊之余,可曾想到陈冲为此此所付出的艰辛,他曾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他没有建别墅,没有购置高档的家具和时髦的服装。一个有了钱就贪围享受的人所追求的一切他都没有。他有的是:筹学生物学、医药学,植物学、企业管理学、拉丁语等一万多块钱的书。

砥砺前行 造就植提辉煌

陈冲老师创始的植提产业以三颗针、毛青藤、刺五加、槐米、粗榧、贯叶连翘、青蒿及穿龙薯芋等植物提取物为基点,吹响了植提界第一声集结号。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收得率,陈冲老师研究开发的抗癌新药紫杉醇的溴加成工艺一经问世轰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各地专家慕名前来交流。开发新品贯叶连翘短短一年时间陈冲老师接待共计76个国家的专家。

陈冲老师在植物提取物领域拥有近百项技术发明,被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科技座谈会上誉为“科技司令”,陈冲研究开发的抗癌新药紫杉醇的溴加成工艺技术银杏黄酮、内酯的吸附层析分离技术等近百项先进工艺技术有效的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同时,在我国出口的植物药品中,陈冲系技术所生产的产品达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他的影响下,目前陕西的植物提取物企业已达800多家,近20000人从业,产品数目达1200多个,为全国之最。

正如《科技日报》1987年12月10日第一版,《陕西日报》1987年12月2日第一版,《农民日报》1988年3月16日第三版,先后刊出陈冲创办科研企业的报导。 《科技日报》的题目是:《致力植物资源开发 帮助山区群众致富 青年农民陈冲创办3个科研型企业》。《陕西日报》的题目是:《刻苦学习科技知识 开发山区资源 农民陈冲三年办了三个企业》。《农民日报》的题目是:《陈冲3年办起3个植物研究企业》。 

 关于陈冲的报导,还见于许多报刊。中央电视台1996年6月20日《九州神韵》播出陈冲的专题节目:《山里人的闯劲》。至于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自然也少不了关于陈冲的报导。所有报导都在赞扬陈冲,表彰陈冲,一时间,陈冲仿佛大海中耀眼明亮的白帆。但是任何传媒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浮载白帆的,全是陈冲的悲与痛,血与泪。 

鉴于为山区人民寻找出路的理想,他必须要为漫山遍野的植物资源寻找出路。开办植物化工企业是必由之路。而且不是办一个,而是办一批。陈冲以自己丰硕的奋斗成果,已经使人们认识到,他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而且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科技战略家。

今天,全世界的医疗机构,已经将紫杉醇针剂广泛地用于临床,作为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它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所有用药的平民百姓,都应该感谢陈冲,感谢这位在中国的大山深处土生土长的植物化工科学家。没有他的努力,紫杉醇至今也不可能如此广泛地走向临床。认识陈冲的同行们,称他是紫杉醇之父。陈冲当之无愧。

陈冲老师是我国真正的一位天才。这是任何大学里也培养不出的天才。他通达英文、拉丁文。他通达植物分类学、生态学、资源学、地理学;植物化学、有机实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与设备;中药学、药理学、药剂学、制药工程学;病理学、生理学;系统工程学、企业策划学。他不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推动科研走向市场的战略家。十多年来,他从秦岭腹地的穷乡僻壤中,苦心培育出一支能吃大苦、老实本分、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融和科研、企业管理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植物化工队伍。陈冲是月亮,围绕月亮的是无数的明星。只要给他空间,空间就会变成灿烂的星空。

他扶植起一个又一个企业,又一次又一次地功成身退。最初签约中的技术股份,也一次又一次地化为子虚乌有。这里面,也有苦难,也有血汗;也有阴谋,也有背叛;也有欺凌,也有诈骗。面对那些面善心恶、口蜜腹剑的小人,他总是退让、隐遁、默默地承受伤害。

几十年过去了,陈冲老师出版了专著《中药提取物鉴别与质量标准参考》、《植物化工工艺学》、《中药现代化研究》,把植物提取与中医药连在一起。1995年出版的《植物化工工艺学》现在成了行业的教科书。

第一批开发的产品刺五加提取物,现在仍在批量生产,已经远销六十多个国家,1993年承担国家科委项目紫杉醇,现在是世界抗癌化疗首选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的,葛根异黄酮、银杏黄酮、黄芩甙、水杨苷、辛弗林、贯叶连翘、白藜芦醇、苦参碱、青藤碱、齐墩果酸等等。现在都成了各植物提取企业的拳头产品。

登堂入室,渐至佳境,最终厚积薄发。这便是对于陈冲老师几十年来在植物提取领域不断前行、开拓的最佳写照。几十年的植物提取创新之路,使他在植提领域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科研成果。为助推植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冲老师电话与微信 15991455288


责任编辑:李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汽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地图 投诉建议 免责声明 网站简介 sitemap 广告服务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